Web 3.0、Web 2.0、Web 1.0 分别比较
第三代互联网(Web 3.0)因为埃隆·马斯克的声音而引起全世界的关注。这一技术概念经常与区块链、NFT、元宇宙、加密货币和去中心化一起讨论,已经有20年了。继Web 1.0和Web 2.0之后,Chain立即推出这项技术革命!
什么是Web 3.0?
Web 3.0是第三代互联网,这意味着它受到DLT(分布式账本技术)的支持。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网络世界也将成为驱动元宇宙的基础设施技术。
在Web 3.0世界中,所有权和控制权是分散的,建设者和用户可以持有NFT等令牌,享受特定的网络服务。Web 3.0在可预见的未来是否会成为主流还是未知数。然而,在全球区块链技术热潮的推动下,Web 3.0不再是纸上谈兵的理论或流行术语,而是颠覆网络世界的科技革命。
Web 3.0的历史
Web 3.0是谁提出的?据说,美国计算机信息图书出版公司奥莱利传媒(O'Reilly Media)副总裁戴尔·多尔蒂(Dale Dougherty)在2001年首次向公众提出。他本人是早期Web 2.0的重要推动者,据说他看到了。网络泡沫。事实上,在那个时候,Web 3.0的概念还相当模糊,我只是简单地想象网络的未来将更加强调定制和个性化。
Web 3.0最早的真正推动者是被称为万维网之父的蒂姆·伯纳斯·李。
他在1998年提出了语义网的基本概念。2005年接受采访时,他指出语义网就是他心目中的Web 3.0。语义网的概念认为,在新一代互联网中,计算机将以模拟人类的方式处理内容,所有数据都可以根据上下文和概念进行理解和连接。后来出现了区块链和比特币,强调不依赖中央机构发行新货币、维持交易、使用数字加密算法等。他们的影响也在增加。
2014年,以太坊联合创始人加文·伍德(Gavin Wood)再次提出了Web 3.0的想法。他指出,应该有一个无审查、低门槛的基础网络交付协议来替代AJAX、HTTP、MySQL等传统网络技术,并且可以被验证,以保护网络用户的信息和资金流。
分别比较Web 3.0、Web 2.0和Web 1.0
顾名思义,Web 3.0出现之前,Web 1.0和Web 2.0肯定是存在的。
网络1.0(1990年至2005年)
Web 1.0,第一代互联网。大多数参与者是内容消费者;创作者只是搭建网站的开发者。这些网站主要以文字和图片格式提供信息,网站之间互动不多。比如IP、TCP、HTTP、SMTP等。都是七八十年代设计的,秉承包容开放的精神,也是开放的标准。现在的Android和iPhone都和这些开源代码息息相关。
网络2.0(2005-2020年)
Web 2.0,第二代互联网,是当代的网络形态。内容是交互式的,由企业提供独立和集中的服务,价值集中在少数企业巨头如谷歌、苹果、亚马逊和Meta(脸书)。变得容易创作,也让应用供应商的目标转移到盈利上:追求点击率以获取更多的广告收入,已经成为当今互联网公司的主要盈利模式。
这也暴露了Web 2.0的软肋:隐私和安全。
Web 3.0(目前刚开始)
Web 3.0背后的理念是让数据本身依赖于开放的数学算法和协议,独立于机构甚至个人。基于Web 3.0构建的应用被称为DApp(去中心化应用),强调网络的开放性和去中心化安全。
对于用户来说,Web 3.0的体验可能与Web 2.0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区别在于用户或创作者可以保留自己贡献的所有权,并获得一定程度的回报。在隐私方面,用户可以清楚地知道这些数据的用途,并有权做出决定。
为了比较互联网时代的进步,下表列出了Web 3.0、Web 2.0和Web 1.0之间的差异:
Web 1.0
Web 2.0
Web 3.0
互动模式(互动)
阅读
直读式记录
阅读、写作和拥有
中等
静态文字
互动内容
虚拟经济
组织形式(组织)
公司
平台
网络
基础设施(基础设施)
个人电脑
云和移动设备
区块链云
控制模式(控制)
分散
集中
分散
Web 3.0有哪些特点?
A16z(Andreessen Horowitz)已经成立了三个相关的投资基金,他将Web 3.0定义为“一套技术,涵盖数字资产、去中心化金融(DeFi)、区块链、代币和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区块链以太坊是指:“Web 3.0是运行在区块链上的去中心化应用(DApp)。这些应用程序允许任何人参与,而无需出卖用户的个人数据。谷歌前CEO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多年前出席首尔数字论坛,甚至将云计算定义为Web 3.0。
投资网站Investopedia指出,Web 3.0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标准的定义,但有一些明显的特征。包括去中心化、无信任和无许可、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连通性和无边界网络。
1.分权(权力下放)
去中心化是Web 3.0的核心原则。信息不再只在一个固定的位置,而是以分散的方式存储。如果没有一个中央控制点,比如删除制造商和消费者之间的中间交易商,用户数据将不再受Meta(脸书)和Google等科技巨头的控制,这可以降低公司或政府的审查风险、拒绝服务(DoS)攻击的有效性,并确保个人用户的私人数据甚至保留所有权。
2.无信任和无许可。
分权原则是通过去信任和非授权来实施的。Web 3.0中的“去信任”是指网络允许参与者直接交流和互动,而不经过可信的中介;“无权限”是指没有管理机构的授权,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因此,Web 3.0应用程序将运行在区块链或分散式对等网络或它们的组合上——这种分散式应用程序也称为DApp。
3.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
在Web 3.0中,通过语义网的概念和自然语言处理的技术,计算机将能够像人类一样理解信息。Web 3.0会用机器学习,通过数据和算法模仿人类的学习方式,而且会越来越准确。这些功能目前并不局限于互联网上的行为靶向,未来将应用于药物设计、材料开发、气候建模等不同领域。
4.连通性和普遍性。
在Web 3.0的帮助下,信息和内容变得更加互联和无处不在。不同的应用程序分析更多的信息和数据,越来越多的日常设备和产品连接到网络。
在数据使用的实际层面上,预计未来会因Web 3.0的出现而发生重大变化。纽约大学未来网络教授马特·德瑞赫斯特(Mat Dryhurst)表示,过去由于各个社区和网络平台的政策不同,形成了数据的“围墙花园”,使得用户无法随意转移、掌握和使用自己的数据。当未来的材料可以放在区块链上时,用户可以真正拥有它们,并带着它们去任何网站。
Web 3.0的支持者和反对者
除了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认为Web 3.0是一个营销噱头,资本家和社交平台巨头对Web 3.0的反对意见最大。NFT、加密货币和去中心化已经成为主轴。它们是否预示着科技巨头时代的终结?赞成者和反对者持不同意见。以下是各界对Web 3.0的看法。
Web 3.0支持者
风险投资公司a16z合伙人克里斯·迪克森(Chris Dixon):“Web 3.0还处于早期阶段,所以现在是参与的好时机。」
交易所巨头比特币基地?首席执行官布莱恩·阿姆斯特朗(Brian Armstrong):“很多人不明白,加密货币其实是第三代互联网。去中心化后就变成Web 3.0了。这完全符合金融普惠,抵制科技巨头力量的目标。」
比特币基地前首席技术官Bala Ji Srinivasan:“Web 3.0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而不是一种保证。」
3.0对手
Twitter创始人之一杰克·多西:“你不会拥有Web 3.0,它属于风险投资和有限合伙企业(LPs)。你永远无法逃脱他们的控制。毕竟只是换了个标签的实体。搞清楚自己要进要出的情况。」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有人见过Web3.0吗?我找不到它。」
Web 3.0的缺点和局限性
到目前为止,Web 3.0有以下限制和缺点:
扩展性:基于去中心化的关系,Web 3.0上的交易速度慢。任何状态变化,如支付过程,需要由矿工处理,并在整个网络传播。
UX:Web 3.0的应用需要额外的处理步骤、软件和教学,这将在短时间内阻碍广泛应用。
可浏览性:web 3.0和今天的Web浏览器之间缺乏完美的集成或过渡,使得绝大多数Web用户无法浏览和访问Web 3.0。
成本:因为开发成本昂贵,大多数成功的DApp只会在区块链上放非常少的代码。
以及法律监管风险:仇恨言论、网络犯罪、误传本身缺乏中央控制,已经很难监管,在去中心化的架构下会更加困难。哪个国家或地区的法律适用于哪些具体网站的内容?立法和执法会让相关机构和人员无所适从。
常见问题解答
1.web3.0等同于语义网吗?
Web 3.0基于语义网的基本概念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它还具有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去信任和非授权系统的特征。因此,Web 3.0实际上远远超过了蒂姆·伯纳斯·李预期的语义网。
2.Web 3.0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实用的个人应用?
假设你正在网上买衣服或制定旅行计划。通过Web 3.0的智能搜索引擎,你可以整理出大量的信息,根据你的个人数据和喜好,做出量身定制的建议。你不必浏览许多网站来比较价格,从而节省时间。
3.3有什么关系。Web 3.0和超宇宙?
超宇宙本质上是未来的互联网。Web 3.0有助于推广区块链系统和开放标准的使用。通过Web 3.0的去中心化接口,打破了个体户进出社区、审查内容的传统限制。打个比喻:元宇宙是前台,是需要执行和落地的UX;Web3.0似乎是一种在中后台记录数据和交易的商业模式。
4.Web 3.0有哪些必读书籍推荐?
“代币经济:如何在互联网上进行web 3投资”——作者Shermin Voshmgir是Token Kitchen和BlockchainHub的创始人。全书分为四个部分讲述Web 3.0的技术基础和构成、相关应用的内容、以用户为中心的数字身份和匿名币。
区块链战争:大型技术垄断和区块链互联网的未来——由埃文·麦克法兰(Evan McFarland)撰写,这本书特别适合准备转行或开始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专业的人。
“空间网络:web 3.0将如何连接人类、机器和人工智能以改变世界”——作者Dan Mapes和Gabriel René指出了Web 3.0中的潜在风险,如伪现实和生物黑客。网络空间是分散的,社会政策是不可持续的。如果忽略,以后还会有类似《黑镜》的情节吗?